2015-06-09

on
對於西醫的就醫印象非常的模糊,依稀記得有躺在病床上的經驗,却不記得為了什麼。自己跑去看西醫只記得一次,是五專期間吃壞了肚子,姐姐帶我去診所看病,醫生問了一下情況,不到五分鐘,就叫我出來去拿藥。印象中藥我沒吃,隔天拉肚子一樣好了。從那以後,豬只有牙醫跟婦產科會看西醫。

印象中的中醫長這樣

小學很愛游泳,在3.4年級時,有一回耳朵進水,沒跟媽媽說水跳不出來,隔了幾天耳朵幾乎聽不到聲音,加上開始發燒,記得媽媽有帶我去看西醫說是中耳炎了,也吃了一陣子的藥,感覺却越來越不舒服,印象中還有請假在家(還有一次長水痘,只請過2次病假)模糊的記憶中不記得到底有多不舒服了。

有天晚上,吃完飯,媽媽叫我不要動,把針炙針拿出來,在頭上札了2針,記得針札下沒多久,突然耳朵「啵」一聲,然後覺得有些熱熱的水流了出來,很像耳朵進水,本來聲音頓頓的,側身跳跳跳,跳到水跑出來一樣的感覺,就比平常進水再熱一點的水流出來,一流出來,病就很快好了。

國中的時侯,媽媽賣了一陣子青草茶,店裏有個櫃子,放滿了各種乾青草,從那時開始,就常常會幫媽媽抓,用一個墜子那種秤,一種一種的把藥草秤重裝成一包包的。或許是耳濡目染,總覺得媽媽會跟每個來找她的人,說很多很多的話,就是一般中醫的問診那部份問題都會問,胃口好不好,會不會口渴,二便情況,睡眠狀況……,會聊很久很久,然後,媽媽會有個很明確的猜測(註1),然後告訴客人身上發生了什麼事,病怎麼來的,好轉情況大概是如何。這樣的印象,讓我一直以為,醫生應該都這樣的。

國小國中有好幾次起床時覺得自己發燒了,只記得自已跑去量體溫,開心的發現發燒了,拿著去找媽媽,想說這麼燒,總可以放天病假了吧。可惜總是換來被札了好幾針,然後退了燒被趕去上課,從小到大一直覺得有任何不舒服,她總有各種辦法,知道問題怎麼來的,包括熬夜跑出去玩、跟同學吵架被氣到、偷吃冰煞到、水喝太少+憋尿得了尿道炎(小時侯還挺怕惡作劇跟上課不認真也會被發現,表姐也這麼跟我說,很怕被我媽把脈,好像什麼事都藏不住),知道問題的原因,當然就有怎麼解決的方式,媽媽總有辦法立馬讓人比較舒服,除了體溫、心跳速度、血壓是可以測到的,其他得自由心證。

註1:〈微妙的醫病關係〉中提到:按照這樣一套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程序,推論患者的病情,然後開方投藥。這個處方除了對症治病外,其實也包含檢驗的功能。如果藥沒用錯,症狀逐步消失,病就慢慢好了。如果藥不對症,那就要重新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一番……

興趣是這麼開始的

升大四暑假,中國醫藥學院的學士後中醫辦了中藥的夏令營,或許耳濡目染久了,記得我好像是少數拿到筆記獎的,能把上課老師講的中醫理論跟藥名正確把筆記抄下來的,對於高中跟大學生來說,大多都一頭霧水名字都沒聽過,怎麼抄得下來呢?

那是第一次接觸武術的功夫,記得招式中有一招要用力撐,大哥哥大姐姐說能用多少力就用多少力,結果,我太用力了,把自己的筋傷了,脚就一直像扭到那樣,一跛一跛的。那時有個帶團的大哥哥,我記得他年紀比人家大一截,因為先到中國習醫多年,回台灣才唸後中。那時一堆人圍著我討論要怎麼處理,我只記得,這位大哥哥處理起來,有明顯改善。

記得有那麼一段對話:『你幹嘛一直跟著我?』我回:『跟著你比較舒服。』『可你跟著我,我不太舒服。為什麼感覺除了拐到的痛,還有些涼涼的?』我回:『擦了白花油』那是很真實的感受,站在他旁邊時,真的感覺有人幫你分担一半的不舒服,確認那不是錯覺的原因在於,對方真的有感受到,連涼涼的都知道。遇到這位大哥哥以前,總有個疑問,為什麼媽媽可以準確的描述客人的不舒服,刺刺的痛?脹脹的痛?頓頓的痛?連客人自己不會形容的不舒服都能準確形容,後來才懂,那是真實的感受到了。

大四那年,媽媽開了一間民俗療法中心,或許是見證太多疑難雜症的好轉,或許是自己身體底子本來就不太好,外加大四快畢業了,升學或就業都沒有把握。對中醫的濃濃的興趣外,加上了未來出路的考量。畢業那年去考學士後中醫,因為國文、英文太糟,當然是沒考上。後來決定邊上班邊考檢特考,檢考雖然是唸4個月就一次全過了。但特考只考了一年,後來結婚因為家人的因素就放棄了。

中年轉業成了技術工作者

豬一直是非常忙碌的上班族,記得以前有個同事跟豬說,豬是「不管部」的,我問是啥意思?就是別人不管的,或不知怎麼管的,都歸豬。也就是別人不會做的,留給我做,別人不願意做的,也都是我在做。可想而知,有多忙碌了吧!

最後一個做網路行銷的義工工作結束時,覺得再找新工作,可能又得去學手機的應用,年近40的豬,第一是不太愛那樣的工作生態,第二覺得腦袋嬴不了年輕人了,加上步入中年了身體開始有些大大小小的狀況,所以直覺,養生事業實在是未來人必需的產業,那時看好了全日職訓的「芳香舒壓實務班」特地辭了義工工作去上課了。

因為喜歡香香的味道,坊間的精油課都超級貴的,所以特地找了還有上課補助的職訓的課程,課程中獲得了很大的進步,也才發現,精油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貴,精油的好壞,不是只用價錢來分,還要看賣的是「誰」?而一般常用的茶樹、迷迭香、薫衣草,很多真正的芳療師用油,也沒很貴,因為真正在用是一次幾滴,也沒像外面那樣貴的嚇死人(工作室的收費是一小時1,000,含精油跟其他費用,光是含精油,多少同業一進門,看到我的單方精油這麼多,都嚇壞了,問我是做慈善事業嗎?外面一小時1,000元通常連植物油都用不到,拿到美材行一瓶500-800的調好精油就算超良心的了。不少客人担心我們賺太少,哪天就消失了,一直問我們要不要價錢調高一點)。

因為從小跟在媽媽旁,外加轉業的這兩年多,繼續利用政府的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-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』的三年七萬補助學費80%課程,進修了所需的相關技能,傳統整復、藥膳、瑜珈、孕產婦按摩、機能性食品……等課程,剛剛算了一下,這三年補助有破三萬耶!有在上課的就知道,要拿這些補助需要認真上多少課才會有!昨天遇到一個想法很相近的同業,她是在網路上發現,我們要做的就是她想做的,所以跑來了,聽到我們都上免錢的職訓或負担很低的補助課程,同樣是花2年多的時間轉行,回頭來看,感覺我們路坎坷多了,到處流浪上課(她是在一個老師底下學習、就業),可她來到工作室,真的覺得學習的成果,差太多了(其實豬豬還挺生氣的,同業是來調身體的,說她之前因為要做技術工作者,痛到去打關節針止痛,當然進門也是大修一番,才一次就覺得自己順多了。都是老師帶著的學生,順手調一下有這麼難嗎?還是根本不會調?據說從小家裏還開國術館的,自己都沒學好,拿什麼教別人?)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說個小小的故事,剛開始到養生館上班時,還真的不知道,指壓、油壓2小時到底怎麼做?對那些給我實習的客人,心中非常的感謝。以前在中醫體系當推拿師,頂多30-40分鐘就很長了,剩下的時間要用到哪?還真的不會說。其實換個立場看,做SPA、養生館的,大概也不會30分鐘按全身還會舒服。所需的技能,真的不太一樣的。用精油真的是最好的放鬆肌肉深層的方法,但不加正骨,只鬆肌肉,肉沒多久就緊回來了,只做正骨不鬆肌肉,不是太常整筋都鬆掉了,就是肌肉太緊,骨頭又被卡在錯的位置上長牢回去。

這張圖很像現在的心境,努力的爬,與喵一起
這感覺有點像看人煮菜,看起來很容易,但結果要完美呈現,是每個細節都有要留意的地方。大部份的傷科調理,一是時間不夠,二是本來就是「傷」,不管新傷、舊傷都在發炎狀態不適合久按,他們的技能中,是不需做這種長時間的勞動服務的。至於SPA館呢,哪怕你手抬不起來,腰彎不下去,脖子不能轉,都只能幫你鬆鬆肌肉。可惜的是,大部份人的問題都是卡在這2種的中間,不是單一的形式就能處理,所以也就總停留在差不多的狀態下了。喵跟豬現在常常覺得全身有狀況的客人,90分鐘根本不夠用,連被做的客人自己都很清楚,時間不夠是沒做開的。老肉要燉軟,連煮菜時間都要比較久的,何況是全身都塞,怎麼不需要更長的時間呢?

上個月,去媽媽客人農場買蛋,順路把她載回媽媽的工作室,在車上聊天時,她說媽媽的手是「神手」,不管什麼問題,只要她碰過,燒能退燒、痛能止痛、癢還能止癢、小孩吃不下飯、老人膝蓋無力……都有她的一套辦法,身體任何的問題在她那都能得到想要的解答(當然是中醫觀點的),我想她在這些客人的心中,早就是不可取代的家庭醫生了。

目前我大概只有媽媽的二成功力吧,只要跟內科相關的,我還需要加很多的油,媽媽是目標,也是最好的靠山。〈良醫何處尋?〉文中所提的《傷寒論》其實讀了好多年了,也還沒弄清楚過,期望有天豬也能是大家心中的第一選擇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